2006年福建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学科试卷评价报告
一、试卷概况
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评价组共收到八份试卷(缺厦门试卷),试卷分值、题型和考试时间均遵照省颁《考试大纲》规定;考试形式均遵照省颁《考试大纲》规定实行开卷考试;今年八设区市试卷整体水平比去年有较明显进步,试题灵活开放,图文并茂,分量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具有较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其中南平卷整体较好。
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历史中考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记分;福州、宁德、莆田、厦门中考成绩仅分C、D两个级别,即合格不合格,其中厦门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分别在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三次进行。
二、试卷评价依据与原则
1.本评价报告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3]26号)、《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导意见》(闽教基[2002]3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
2.评价各设区市的试卷基于以下标准: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福建省2006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大纲》。
3.评价重视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发展性,要求考试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4.评价注重试题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考查;注重试题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5.评价要求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表述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试题结构
1.考试时间、分值、形式: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除宁德市采用90分钟,莆田市采用50分钟,其他设区市试卷均采用60分钟;分数满分为100分。
2.试卷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八个设区市的试卷都依据省颁《考试大纲》的要求实施命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主要考查了《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历史知识;材料解析和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设置比较灵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试题中主、客观题的分值比例为60:40,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试题难度分布合理,区分度比较理想。八个设区市的试卷结构的细微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二大题改错、辨析题这部分,漳州、莆田、福州市只有改错没有辨析,龙岩、宁德、泉州市改错与辨析并存,无明确加以细分,学生在区别这两种题型做答时有一定的难度。
表一:八设区市中国史、世界史和乡土史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泉州 |
三明 |
莆田 |
福州 |
南平 |
中古 |
13% |
14% |
21% |
11% |
20% |
26% |
25% |
25% |
中近 |
4% |
14% |
17% |
10% |
22% |
22% |
18% |
22% |
中现 |
32% |
32% |
19% |
32% |
14% |
18% |
18% |
14% |
中国史 |
49% |
60% |
57% |
53% |
56% |
66% |
61% |
61% |
世古近 |
13% |
18% |
19% |
20% |
22% |
12% |
22% |
8% |
世现 |
32% |
16% |
18% |
17% |
18% |
20% |
11% |
21% |
世界史 |
45% |
34% |
37% |
37% |
40% |
32% |
33% |
29% |
乡土 |
6% |
6% |
6% |
10% |
4% |
2% |
6% |
10% |
从上表看,八设区市中国史知识的考查平均占全卷的57.9%,世界史知识平均占全卷的35.9%,乡土知识平均占全卷的6.2%。由此可见,各地试卷中有关中国史、世界史和乡土史的知识点比例搭配较为合理,注重对初中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照顾到知识的覆盖面,确保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及其对初中教学的指导作用。
四、试卷突出特点
1.依据课标面向全体,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都能以《课程标准》和省颁《考试大纲》作为命题依据。试卷注重考查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试题都属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内容,基本没有繁、难、偏题;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初步的判断、分析、概括等能力,体现了立足双基,面向全体的精神。
例:三明卷材料解析题26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次,孔子从外面回来,正逢家里的马棚失火,他没有问马的情况,而赶忙问道:“烧伤仆人了没有?” ——摘自《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分)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2分)
(3)请举出孔子的一句教育名言。(2分)说说它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2分)
点评:该题依据《课程标准》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⑴⑵问考查了孔子创立的学派和最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这一基本知识点,且材料通俗易懂,学生容易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⑶问考查学生最基本的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一句孔子的教育名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2.体现课改理念,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许多设区市的试题设计都努力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品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进取的人生态度等。不同程度地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没有死记硬背的大分值设问;在选择题中许多设区市有很多灵活、生动、富有创意的试题,体现了课改精神,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
例:南平卷综合题31题:
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美活动引起了某班同学们对美国历史的极大兴趣,请你围绕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历史内容,帮助他们制作一期黑板报。(9分)
要求:①给黑板报拟定一个主题。
②参照例子,再另行设计两个与主题相关的栏目,并写出栏目的标题;标题下各列出两点与标题相关的内容提要。
③文字简练,设计合理,形式不拘。
(主题) |
(例)
转折之战(标题)
△萨拉托加战役(提要1)
△葛底斯堡战役(提要2) |
|
点评:该题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通过创设“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一情景,考查了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阅读、归纳、概括、表达能力的过程展示,由于主题内容不限,极具开放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值得肯定!但试题第②点表述不够清晰,造成学生审题有障碍。
泉州卷问答题第27题:
2006年10月是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全国各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我市将开展以“缅怀红军长征”和“感受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纪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缅怀红军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①红军进行“远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要北上抗击侵华日军
C要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D要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些险阻?
③假如你要考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应到……( )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2)感受长征精神:
从图10历史事件中,你感受到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点评:本题突出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使学生在“缅怀红军长征”和“感受长征精神”中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各地试卷的各类题型、许多知识点都能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3.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
历史学科要发挥史鉴功能才更具生命力,今年各地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和当前社会关注问题的了解与理解。涉及的社会热点、重点问题有: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世界反法西斯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色旅游、2008年奥运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尤其是红军长征、科学技术的相关历史知识成为本次中考的最大热点(从表二、三中可以看出)。
表二:八设区市试卷对红军长征这一热点考查所占的比例: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泉州 |
三明 |
莆田 |
福州 |
南平 |
均值 |
题号 |
论33 |
综1 |
选9 |
问27 |
选6 |
材1 |
综1 |
综30 |
6.75% |
分值所占比例 |
6% |
10% |
2% |
12% |
2% |
10% |
2% |
12% |
表三:八设区市对科学技术考查所占的比例: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泉州 |
三明 |
莆田 |
福州 |
南平 |
均值 |
题号 |
材32 |
选14 |
综29 |
材26 |
材27 |
选19、20 |
综25 |
选15、18 |
7.785% |
分值所占比例 |
12% |
2% |
11% |
10% |
10% |
4% |
10% |
4% |
此外,在乡土史考查中能够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知识点,并将中国历史与乡土史有机结合起来,把地方发展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也增强了试卷的乡土气息。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如:
福州卷“选择题”第9题:
福州工艺“三宝”中有“一宝”被誉为“天下惊无双,人间疑独绝”,它是脱胎漆器。其他“两宝”是①景泰蓝 ②纸伞 ③寿山石雕 ④角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点评:本题选择福州最有代表性的工艺来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漳州卷“选择题”第3题:
“开漳圣王”陈元光开漳建州,至今已有1320年历史。请你推算漳州建置的朝代( )
A.隋明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点评:本题将中国历史与乡土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答好本题,必须要知道唐朝存在的大致时间。
此外,前面提到的南平卷材料解析题第28题,以《大宋提刑官》中的三组镜头将中国历史与宋慈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结合得非常好。
4.版面活泼,材料丰富,图文并茂,富有创意
各地试卷版面设计活泼,均注重体现人文关怀。例如,漳州卷在试卷第一页右上角配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小兔图标,并附有文字“坚信自己行!”“祝你成功!”在第3页右下角有温馨提示:“你涂卡了吗?”在最后一页右下角提示:“请再检查一遍。”评价组认为这些图案和文字,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有助于缓解考生紧张焦虑的心绪,以便更圆满地完成答卷。各地试卷都大量应用图片和图表,利用图片可降低试卷的难度,活跃试卷的版面,也利于加强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图代文、图文并重的思想。
五、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性,表述不准确
不少设区市在试卷技术处理、文字编排、试题分值分配、题干文字表述以及试题的内涵与外延,答案的准确性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例如:福州卷第13题把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作为“能够反映当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事件”不妥。
莆田卷材料题1第(1)问把“长征”表述为“远征”,以下几问均以“远征”相问,整题没有出现“长征”字样,如果考生仅仅因为不懂“远征”的指代,那么他所有问题都无法作答,这种“连坐”式的问法是不可取的。
漳州卷选择题第6题:“2006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台北“党史馆”首次展出李大钊、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手稿。这肯定了”(答案)“李大钊、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的领导作用”。该题答案有牵强附会之感,乃命题人自己的主观愿望,缺乏科学性。
泉州卷第3题“《西游记》中取经的唐僧指的是”(玄奘),表述不准确。应该是“《西游记》中取经的唐僧的原型指的是”(玄奘),不能把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等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历史人物。第10题“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礼炮齐鸣28响,表示……”,礼炮声响的含义是没有定论的问题,用在中考试题有欠科学。
泉州卷问答题28题“你对斯大林模式是如何看待的?(可从利、弊、有利有弊三方面中,任选一方面简要说明你的看法。)本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存在问题,历史教育遵循的是辨正唯物主义的观点,要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多角度地审视历史现象,不能“任选一方面”,不能只看到斯大林模式的“利”,也不能只知道它的“弊”,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正确发挥试题价值判断的导向功能。
有的试卷题型划分不清,如宁德卷命题者把辨析题与改错题相混淆。知识性的错误就是错误,不谈理由,它不仅增加了难度,要求也不严谨,还导致答案不唯一性。如第22题,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把“都城东京”,改为“四川成都”,如果学生把“交子”改为铜钱或银两呢?三明等地试卷也存在类似问题。
此外,莆田卷论述题第1题第3问:“你认为这条中西通道(指陆上丝绸之路)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参考答案为“这条中西通道在我国当今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不太乎合实际。
2.图片提供的有效信息不够
试卷中的图片必须发挥对文字的辅助功能,要提供有效信息。但部分试卷为插图而插图,图片显得多余、繁杂,在技术处理上不科学等,图片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漳州卷第16题的四幅人物图多余,因为考生仅从选项中的文字说明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泉州卷第25题,图7、图8的黑白图片会影响学生的判断,这道题的图片应该选用彩色图片,考生才能作出判断。
宁德卷“选择题”第4题,题干中的“好莱坞”图与其它三幅图“隋朝大运河”、“八达岭长城”、“京张铁路”没有可比性,而且不提供图片学生也能作答。
除此之外,福州卷选择题20题,图片严重不清晰,影响审题,学生很难获取有效信息,难于得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这个结论。
3.问题设置过于空泛
历史学科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的能力,但大部分试卷材料不够新颖,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不够,问题设置空而大,没有紧扣材料,影响了试题对学生能力测试的效度。
宁德卷综合题28题⑷“请你结合以上图片内容,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莆田卷论述题第2题第3问:“请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谈谈你的看法”,龙岩卷材料解析题(二)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这一趋势的挑战”,这类设问没有针对性,且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丧失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考查效度。
六、教学建议
1.加强双基教学,三维目标不可偏废
初三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并巩固教材的重点知识是首要的任务,开卷考反对过分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对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一定的记忆是必要的。这既符合历史学科的一般学习要求,也是开卷考所要求的。如果课本不熟悉,没有熟记一般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所有知识靠查找课本,根本就来不及完成试卷。开卷考试是引导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去关注过程与方法,注意历史知识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这也是“基础”,三维教学目标不可偏废。
2.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3.加强阅读理解的教学和训练,重视对开放性试题的指导
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是命题的趋势,开放性试题包含内容开放和答案开放,内容的开放是指历史试题的材料来源不拘泥于教材,“观点在书中,材料在书外”。答案开放是指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考试内容和答案的开放,为教学拓展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训练中要给学生思考问题预留空间,让不同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多角度地解答问题,但开放答案也不是没有边际的,必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切忌满堂灌,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4.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要研究初中毕业班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应重视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和指导,指导学生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注意答题规范化训练。应指导学生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应重视教材中图片的使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应重视对材料阅读、阐释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应引导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开展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就。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尤其进入总复习阶段,对历史学科的课后复习时间要有一定量的保证。
七、历史教学的呼吁
历史学科的基础教学不容忽视,现在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按专题编排,过去高三总复习第二轮时才使用专题教学,其建立在第一轮单元基础教学之上。试想学生初中没有学好历史,甚至是变相没有学习历史,进入高中后如何接受专题教学呢?因此,高中历史学科面临的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比任何一个学科都严重:其一,高中教材体系的变化大;其二,高中专题教学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完整学习之上,许多设区市中考历史成绩仅分C、D两级(合格与不合格),历史是初三考试科目中唯一分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它的不被重视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薄弱的最主要原因。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评价组一致强烈呼吁福州、宁德、莆田、厦门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尽快调整历史中考成绩的等级,否则造成的缺失将很难弥补。